四百供法會開示—2020.11.22於菩提法洲寺
時間:2020-11-27 15:28:31 點擊次數:次
四百供法會開示—2020.11.22於菩提法洲寺
無等北頂法王 果碩仁波切講授
在此先向大家問候吉祥如意。今天你們聚集於此參加法會,希望我說幾句話,因此我來簡單的講一些。
這世間有很多人,還有更多的畜生道眾生等各類動物。在芸芸眾生之中,我們能成為人算是很特別的,一般而言,人在動物界中擁有非常特別的智慧,若是生而為人還能成為佛教徒,更是特別殊勝與重要。既然如此特殊,我們應當有何作為呢?舉個比喻,一個擁有學識才能、醫術精良的醫師,他的工作應該對人群有特殊的貢獻,若非如此,空有學能卻放棄救助他人的使命,無甚意義的活著、浪費了寶貴的人生,這是極為可惜的。
我們獲得此具足八種閒暇與十種圓滿的人身,對世尊導師與佛法能生信仰,並於四諦取捨有所認知者,既然擁有如此殊勝的機緣,我們應當有哪些適切的作為呢?應非如畜生或一般人,僅追求去除短暫的痛苦與追求一時的安樂而已,而是必須去探求如何拔除苦因,究竟遠離痛苦,獲證解脫與成佛果位,成辦永恆的安樂才是。事實上,如此的希求對我們而言是可以達到的,但要如何去成辦呢?只要心續能生起道的體悟,即可止息痛苦及苦因,獲得永恆的安樂,因此應努力使道的體悟--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於心續中生起,將這些道的體悟一再反覆的在心續中串習,就像醫師不斷修習各種醫藥的知識,最終才能熟悉如何開立各種藥方,如何診斷病情一樣,所以應該在心續中不斷思維與串修這些道的內涵。
然而,僅只是反覆串習這些就足夠了嗎?事實上不行,還需積資淨罪,反覆觀修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等道的內涵與積資淨罪兩者應並行雙運,如此才能使道的體悟於心續中生起,就像把種子播到一塊良田,再加上澆水施肥等條件具備,就能結果收成一樣,因此需積資淨罪。而積資的福田是甚麼呢?就如「最勝福田至尊上師前,誠謹供養作白祈請力,善樂根本上師依怙尊,喜怡之中隨護求加持」所述,最勝福田即是上師,是故不管我們依於佛修持也好,依於菩薩修持也好,或依於本尊修持等,其本質皆與上師無別,亦即顯現雖是佛菩薩等,但本質即是上師,必須生起如是堅定的信解,此為重要的關鍵。同樣地,淨罪也需依於上師瑜伽,例如依於金剛薩埵修誦作淨罪時,把金剛薩埵本質觀為與上師無別,應觀金剛薩埵是由上師心續樂空無二智慧中所顯現的行相,要如是思維,且其為淨罪之最殊勝福田。因此,如「上師瑜伽為道之命脈」所說,積資的福田是上師,淨罪所依金剛薩埵本質也是上師,或依《三十五佛懺悔文》作懺罪,也是把所觀諸佛視為與上師本質無別,如是結合上師瑜伽作積資淨罪,須了解其意涵。
至於密法部份,在生起次第有關「三身道用」的修持,其最主要的根本也是上師瑜伽,或者可說其心要即是上師瑜伽。如同種子裡面具有一種能生出苗芽的力量一樣,上師瑜伽就如同此力量,我們看所有生起次第儀軌的前面都有各自的上師瑜伽修法,因此生起次第或「三身道用」的修持,其主要即是上師瑜伽。總體而言,如同廣論中引阿底峽尊者所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這是確實的,若不依於上師,大乘功德不論大小,皆無法生起。再者,密法最究竟的關鍵就在「俱生原始光明」,依於「俱生原始光明」為道的修持可說是密咒乘最究竟的道,因此噶舉派的「大手印」中所說光明為道亦是如此,寧瑪派的「大圓滿」殊勝教授也可理解是光明為道,另外薩迦派所說的「輪涅無別」與「明空雙運」亦在說此內涵,而格魯派所說「原始俱生樂空智」也應了知是光明為道。至於能夠生起「俱生原始光明」的證量需要的是甚麼條件呢?是必須以對上師的崇敬與信仰之力而引生「俱生原始光明」現證空性,此乃四部密續皆盡相同。另外,無論是印度的大成就者抑或是西藏舊譯寧瑪派、新譯薩迦、噶舉和格魯等各派的祖師大德,閱讀他們的傳記,皆可見他們能於心續現證俱生光明,乃是依賴對上師專一且強烈的敬信而引生,依於敬信先讓自己顛倒、分別等粗分的心隱伏隨眠,再讓細分原始心自性顯明,然後依於原始心逐步的顯明,最終證得「俱生原始光明」,這可見諸歷史典故。因此,無上瑜伽密續不共道的修持是依賴於強力令原始光明顯現,此需如何達成呢?即是依靠對上師的敬信,平常我們總是將上師瑜伽掛在嘴邊,表示對上師瑜伽極為重視,既然如此,當需藉由對上師的敬信令道位光明的證量顯現於心。眾所周知的密勒日巴大師,雖然不斷承受著瑪爾巴大師施加的種種艱苦磨練,但最後他仍依靠對上師的敬信而獲證即身成就,其根本原因在於密勒日巴大師對上師具有非常強烈的敬信,是故得以引生證量。另外,我們看看學習功夫的過程也一樣,師父是如何給予弟子各種艱苦的磨練,但弟子因為對於習武一事帶有極為強烈的信念與決心,因此不管如何艱苦的磨練都願意忍受,這必須是弟子對師父有絕對的信任,才能夠盡心學習並獲致成功。
同樣的在《菩提道次第》中依止善知識的部份提到,應視上師如佛、能視上師如佛及如何視師如佛之理等等,為何要如此說呢?其實《菩提道次第》的說法是為引導入於上乘道次第,目標是為令獲證無上正等覺圓滿果位,因此從一開始的依止善知識就提到上師瑜伽,或者也可說是為了引導行者入於能迅速證得即身成就雙運果位的密咒乘,所以在講述依止善知識時,即解說了上師瑜伽的修持。否則若僅為引導行者入於下、中士道的話,根本無需有視師與佛本質無別等上師瑜伽修持的內容,這是其中的關鍵之處。修持上師瑜伽很重要,若希求於心續生起「俱生原始光明」道證量之瑜伽,則對上師的敬信就更加特別的重要。若能把生起「俱生原始光明」瑜伽轉為心續道之本質,即是心續真實生起密咒乘道之體悟,此生能得速證雙運果位,因此行者平常應將上師瑜伽做為道之命脈來修持,此事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以身修法如禮拜或繞塔等,以語修法如唸誦或持咒等善行,或以意修法如思維觀修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光明等,這些身語意的修持其實應該結合而修,其中最重要的是於心中思維以意觀修,總括來說,一開始需生起出離心,先遠離貪愛輪迴,思維死無常,令心續生起造作或真實出離心,然後再以造作或真實出離心,引生希求其他有情離苦得樂的慈悲心、菩提心,再入於光明空性之修持(空性大悲藏),但為何需修慈悲心、菩提心與光明空性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自己厭離痛苦、希求安樂,甚至希求快速滅除痛苦及苦因,迅速獲致永恆安樂,證得解脫與佛果位,所以必須將上師瑜伽做為道之命脈修持,以出離心引生菩提心、光明空性之觀修,並於身語上堅忍苦行,戮力積資淨罪。需如此修持的原因,乃是由於「我愛執」與「我執」是導致我們無始以來沉淪於輪迴中的根本。所以為去除「我愛執」而修慈悲心與菩提心,為斷除「我執」而修光明空性,將菩提心與光明空性結合雙運而修,執持菩提心而入於空性,就如儀軌中於歸依發心後修誦「轉化成空性,由空狀中,央字化風輪,讓字化火輪……」等。
密咒行者必須修持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也必須把上師瑜伽做為道之命脈而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與空正見所分別要對治的是「我愛執」與「我執」,因為此二者乃是從無始以來讓我們在輪廻中禍害我們,令我們承受痛苦的敵人,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想制伏此大敵。所以我們應令心續中未生起的慈悲心與菩提心得以生起,努力於此等方便,多做積資淨罪、課誦、行善等,也應令心續中未證悟之空性得以證悟、已證悟者得以更加深入,為達此等目標,需多做積資淨罪、課誦、行善等,大家應盡力而之,各位今天來參加四百供法會,要知道其目的是要去除障礙,障礙必須去除,若不去除,就會糟蹋了我們好不容易獲得的珍貴暇滿人身,這麼珍貴人身若因障礙而糟蹋了,就令人非常遺憾了,因此希求沒有障礙,不致因障礙而中斷我們的修行,讓我們能夠好好生活、好好修行,所以我們來參加法會、做法事。以上所講的希望大家放在心上,平常不管修法課誦也好、各種行善也好,千萬不要只在口頭表面做功夫,我經常期待大家能真實於修持上努力,謝謝大家,希望早日相見。
無等北頂法王 果碩仁波切講授
在此先向大家問候吉祥如意。今天你們聚集於此參加法會,希望我說幾句話,因此我來簡單的講一些。
這世間有很多人,還有更多的畜生道眾生等各類動物。在芸芸眾生之中,我們能成為人算是很特別的,一般而言,人在動物界中擁有非常特別的智慧,若是生而為人還能成為佛教徒,更是特別殊勝與重要。既然如此特殊,我們應當有何作為呢?舉個比喻,一個擁有學識才能、醫術精良的醫師,他的工作應該對人群有特殊的貢獻,若非如此,空有學能卻放棄救助他人的使命,無甚意義的活著、浪費了寶貴的人生,這是極為可惜的。
我們獲得此具足八種閒暇與十種圓滿的人身,對世尊導師與佛法能生信仰,並於四諦取捨有所認知者,既然擁有如此殊勝的機緣,我們應當有哪些適切的作為呢?應非如畜生或一般人,僅追求去除短暫的痛苦與追求一時的安樂而已,而是必須去探求如何拔除苦因,究竟遠離痛苦,獲證解脫與成佛果位,成辦永恆的安樂才是。事實上,如此的希求對我們而言是可以達到的,但要如何去成辦呢?只要心續能生起道的體悟,即可止息痛苦及苦因,獲得永恆的安樂,因此應努力使道的體悟--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於心續中生起,將這些道的體悟一再反覆的在心續中串習,就像醫師不斷修習各種醫藥的知識,最終才能熟悉如何開立各種藥方,如何診斷病情一樣,所以應該在心續中不斷思維與串修這些道的內涵。
然而,僅只是反覆串習這些就足夠了嗎?事實上不行,還需積資淨罪,反覆觀修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等道的內涵與積資淨罪兩者應並行雙運,如此才能使道的體悟於心續中生起,就像把種子播到一塊良田,再加上澆水施肥等條件具備,就能結果收成一樣,因此需積資淨罪。而積資的福田是甚麼呢?就如「最勝福田至尊上師前,誠謹供養作白祈請力,善樂根本上師依怙尊,喜怡之中隨護求加持」所述,最勝福田即是上師,是故不管我們依於佛修持也好,依於菩薩修持也好,或依於本尊修持等,其本質皆與上師無別,亦即顯現雖是佛菩薩等,但本質即是上師,必須生起如是堅定的信解,此為重要的關鍵。同樣地,淨罪也需依於上師瑜伽,例如依於金剛薩埵修誦作淨罪時,把金剛薩埵本質觀為與上師無別,應觀金剛薩埵是由上師心續樂空無二智慧中所顯現的行相,要如是思維,且其為淨罪之最殊勝福田。因此,如「上師瑜伽為道之命脈」所說,積資的福田是上師,淨罪所依金剛薩埵本質也是上師,或依《三十五佛懺悔文》作懺罪,也是把所觀諸佛視為與上師本質無別,如是結合上師瑜伽作積資淨罪,須了解其意涵。
至於密法部份,在生起次第有關「三身道用」的修持,其最主要的根本也是上師瑜伽,或者可說其心要即是上師瑜伽。如同種子裡面具有一種能生出苗芽的力量一樣,上師瑜伽就如同此力量,我們看所有生起次第儀軌的前面都有各自的上師瑜伽修法,因此生起次第或「三身道用」的修持,其主要即是上師瑜伽。總體而言,如同廣論中引阿底峽尊者所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這是確實的,若不依於上師,大乘功德不論大小,皆無法生起。再者,密法最究竟的關鍵就在「俱生原始光明」,依於「俱生原始光明」為道的修持可說是密咒乘最究竟的道,因此噶舉派的「大手印」中所說光明為道亦是如此,寧瑪派的「大圓滿」殊勝教授也可理解是光明為道,另外薩迦派所說的「輪涅無別」與「明空雙運」亦在說此內涵,而格魯派所說「原始俱生樂空智」也應了知是光明為道。至於能夠生起「俱生原始光明」的證量需要的是甚麼條件呢?是必須以對上師的崇敬與信仰之力而引生「俱生原始光明」現證空性,此乃四部密續皆盡相同。另外,無論是印度的大成就者抑或是西藏舊譯寧瑪派、新譯薩迦、噶舉和格魯等各派的祖師大德,閱讀他們的傳記,皆可見他們能於心續現證俱生光明,乃是依賴對上師專一且強烈的敬信而引生,依於敬信先讓自己顛倒、分別等粗分的心隱伏隨眠,再讓細分原始心自性顯明,然後依於原始心逐步的顯明,最終證得「俱生原始光明」,這可見諸歷史典故。因此,無上瑜伽密續不共道的修持是依賴於強力令原始光明顯現,此需如何達成呢?即是依靠對上師的敬信,平常我們總是將上師瑜伽掛在嘴邊,表示對上師瑜伽極為重視,既然如此,當需藉由對上師的敬信令道位光明的證量顯現於心。眾所周知的密勒日巴大師,雖然不斷承受著瑪爾巴大師施加的種種艱苦磨練,但最後他仍依靠對上師的敬信而獲證即身成就,其根本原因在於密勒日巴大師對上師具有非常強烈的敬信,是故得以引生證量。另外,我們看看學習功夫的過程也一樣,師父是如何給予弟子各種艱苦的磨練,但弟子因為對於習武一事帶有極為強烈的信念與決心,因此不管如何艱苦的磨練都願意忍受,這必須是弟子對師父有絕對的信任,才能夠盡心學習並獲致成功。
同樣的在《菩提道次第》中依止善知識的部份提到,應視上師如佛、能視上師如佛及如何視師如佛之理等等,為何要如此說呢?其實《菩提道次第》的說法是為引導入於上乘道次第,目標是為令獲證無上正等覺圓滿果位,因此從一開始的依止善知識就提到上師瑜伽,或者也可說是為了引導行者入於能迅速證得即身成就雙運果位的密咒乘,所以在講述依止善知識時,即解說了上師瑜伽的修持。否則若僅為引導行者入於下、中士道的話,根本無需有視師與佛本質無別等上師瑜伽修持的內容,這是其中的關鍵之處。修持上師瑜伽很重要,若希求於心續生起「俱生原始光明」道證量之瑜伽,則對上師的敬信就更加特別的重要。若能把生起「俱生原始光明」瑜伽轉為心續道之本質,即是心續真實生起密咒乘道之體悟,此生能得速證雙運果位,因此行者平常應將上師瑜伽做為道之命脈來修持,此事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以身修法如禮拜或繞塔等,以語修法如唸誦或持咒等善行,或以意修法如思維觀修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光明等,這些身語意的修持其實應該結合而修,其中最重要的是於心中思維以意觀修,總括來說,一開始需生起出離心,先遠離貪愛輪迴,思維死無常,令心續生起造作或真實出離心,然後再以造作或真實出離心,引生希求其他有情離苦得樂的慈悲心、菩提心,再入於光明空性之修持(空性大悲藏),但為何需修慈悲心、菩提心與光明空性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自己厭離痛苦、希求安樂,甚至希求快速滅除痛苦及苦因,迅速獲致永恆安樂,證得解脫與佛果位,所以必須將上師瑜伽做為道之命脈修持,以出離心引生菩提心、光明空性之觀修,並於身語上堅忍苦行,戮力積資淨罪。需如此修持的原因,乃是由於「我愛執」與「我執」是導致我們無始以來沉淪於輪迴中的根本。所以為去除「我愛執」而修慈悲心與菩提心,為斷除「我執」而修光明空性,將菩提心與光明空性結合雙運而修,執持菩提心而入於空性,就如儀軌中於歸依發心後修誦「轉化成空性,由空狀中,央字化風輪,讓字化火輪……」等。
密咒行者必須修持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也必須把上師瑜伽做為道之命脈而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與空正見所分別要對治的是「我愛執」與「我執」,因為此二者乃是從無始以來讓我們在輪廻中禍害我們,令我們承受痛苦的敵人,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想制伏此大敵。所以我們應令心續中未生起的慈悲心與菩提心得以生起,努力於此等方便,多做積資淨罪、課誦、行善等,也應令心續中未證悟之空性得以證悟、已證悟者得以更加深入,為達此等目標,需多做積資淨罪、課誦、行善等,大家應盡力而之,各位今天來參加四百供法會,要知道其目的是要去除障礙,障礙必須去除,若不去除,就會糟蹋了我們好不容易獲得的珍貴暇滿人身,這麼珍貴人身若因障礙而糟蹋了,就令人非常遺憾了,因此希求沒有障礙,不致因障礙而中斷我們的修行,讓我們能夠好好生活、好好修行,所以我們來參加法會、做法事。以上所講的希望大家放在心上,平常不管修法課誦也好、各種行善也好,千萬不要只在口頭表面做功夫,我經常期待大家能真實於修持上努力,謝謝大家,希望早日相見。
轉載請註明出處,所有文字、圖片、視頻等以果碩普利協會網站上最新版本爲準。